社会资讯
我们以社工服务的新闻稿为例,来看看如何将社会工作独有的“社工视角”融入文章中,去构建带有社工专业特色的写作思路。
“画竹必先得胸有成竹”——如何打腹稿“
打开word,看着光标闪闪闪,不知道如何打下第一个字……那是因为在真正下笔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前期的思考和准备工作,打好腹稿,写作才能胸有成竹。
首先,明确需要撰写的内容。新闻稿的文字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标题和内容主体,也就是说这两部分是需要我们接下来去撰写的,要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围绕这两点进行思考。
其次,开始构建这篇新闻稿的写作思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写作框架。整篇新闻稿准备写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大致要写什么内容?大约需要写多少个字?
第二,重点内容。在脑海里回顾本次开展的社工服务或者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在哪里?或者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有创新意义的点是什么?每一部分的内容放在文章的第几个段落比较合适?
第三,列出大纲。在打腹稿的同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把每一段的重点内容简单列提纲,或者是将自己突然出现的灵感或者用词等快速记下备忘。
最后,结合社会工作的行业特点,明确新闻稿的文章立意。新闻稿的主要目的是宣传社工服务、展示社工形象,因此最重要的就是采用“全视角+社工视角”写作视角,同时着重突出社工视角。
通俗来说,“全视角”就是别人看到了什么,我们也能看到什么,当一个事件出现或者一个活动发生后大家都能有的直观感受;而“社工视角”就是我们作为社会工作者,经过了理论和实务的内化后用专业的眼光看到了事件或活动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而且我们要突出和放大这个视角,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传达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所在。
“下笔如有神”——标题、正文如何写
经过思考和准备,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篇新闻稿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我们就可以动笔开始写了。这时候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可能就是标题,怎么起一个先声夺人的标题呢?
一般来说标题是文章主题的总结提炼,由最重要的内容转化而来,标题的形式可对仗也可直接点题,例如:“在‘忙’中转变服务思维,在‘茫’中靶定服务目标——济南社会工作协会2021年首次社工沙龙成功举办”这个新闻稿标题中,前半部分作为对仗点出本次沙龙的核心内容,而后半部分则是说明发生的事情,既可以搭配,又可以拆分使用。
其实,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标题的选取也可先可后,有灵感的话可以在新闻稿撰写之前确定标题,暂时没有灵感也可以在撰写过程中或者完成之后再确定。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建议大家按照何时(When) 、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的“5W1H”模型进行撰写,第一段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这四个要素罗列清楚;然后从第二段到第三段或第四段中描写事件发生的过程和重点内容,同时遵循“不记流水账+提炼重点”的原则和采用“全视角+社工视角”的写作视角。
“不记流水账+提炼重点”就是需要大家在脑海里回顾本次活动或服务的过程,将事件的实际发生顺序和约定俗成的阅读顺序相结合并适当调整,抓住事件的“高潮部分”“重头戏”和“创新点”重点着墨,不重要的一笔带过甚至不写。
“全视角+社工视角”前文已有提及,用全视角进行事件描述,用社工视角进行提炼和升华,将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为何要这样做的相关内容阐述清楚。社工视角就是我们的新闻稿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善用社工的理论、价值观和专业名词,目的是让读者一眼就看出“这就是社工写的新闻稿”。
最后一段提炼、升华,重点撰写活动或服务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样的效果、总结了什么样的经验、对接下来的工作有怎样的帮助等,起到汇总全文主旨,启发未来思考的承前启后作用。
到这里,一篇基础的新闻稿就成型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从头到尾的通读、理顺、错别字修改和微调,让整篇文章更加通畅和得体。还要注意的一点,社会工作行业的新闻稿语言描述中也渗透着专业的价值观,用词要客观、非评判,同时遵循隐私与保密的伦理原则。
文书写作的过程就像是作品塑造的过程,先搭起了骨骼和框架,然后填充内容,再进行细节的丰富和补充,到这一步作品就基本成型。但是决定一篇文章是否独特的却是灵魂所在,对于文书写作来说,它的灵魂就是作者对于事物理解的思维体现在文字上的布局,是具备个人特色的风格和韵味。
尽量使用书面语而非口头语,提升写作的规范度和准确度,适时加入对问题的实际思考、可操作性强的做法,注重专业价值观与伦理的体现,才能真正做到文章的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