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讯
书写社会工作
成功的好项目是怎样的
谈到项目,在当下国内社工界应该是人尽皆知。对于社工机构乃至社会组织的同道们来说,三句话不离项目,也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毕竟项目化生存是当下国内社会工作乃至社会服务界的现实写照。不过,令人深思的是,反观境外社会工作经典教科书,项目所占的位置却微不足道。这种奇异的反差现象为观察反思国内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一个有趣视角。
项目化运作:来自街道、社区的启示
虽然当下“项目”这个词非常热门,但是国内社会工作界的项目发展却是相对晚近之事。我最早接触项目这个概念是在2007年前后上海市原闸北区临汾街道的调研中,其中的“车轮食堂”项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临汾街道在社区广泛推动项目化服务,项目化运作成为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经验。
我在社会工作领域最早的项目实践,则是在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担任督导期间。相对来说,年轻人对于设计活动更加热情,项目因此成为青少年服务的一个重要服务方式,甚至一度被称为继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之后的第四大社会工作服务方法。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则是我开始对项目进行系统反思的一个重要单位。当年是该协会成立10周年,为了总结回顾协会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创新经验,时任协会副会长段慧霞专门找到我,希望编写一本浦东新区社会工作项目案例集。直到现在,许多编写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最让我感动的是,协会把他们当时所有“压箱底”的项目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全国同行。我觉得,我国社会工作界项目化运作的发展应该有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浓墨重彩的一笔。
项目招投标:来自民政的贡献
除了作为方法的项目之外,将项目进一步上升为管理机制,则要追溯到上海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大力推广公益项目招投标。2009年开始,上海市民政局每年从福彩公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开展扶老、助残、帮困、救孤四大类服务。项目招投标机制的建立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上海市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也极大地加快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创办和成长,项目购买也因此成为上海市社会工作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特质。
时至今日,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工作服务几乎都是按照项目购买的机制来展开的。即使当今非常火热的社工站建设,很多地方同样也是由民政系统从福彩公益金或救助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按照项目来采购的。当然,我们更希望这笔购买项目资金能够从公共财政中支出,广东“双百工程”即是如此。事实上,现在上海市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分部门、分层级采购,购买项目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公共财政资金也开始加大对项目的采购力度。
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推动了服务资金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推动了专业服务的多元化,最关键的是搭建起了政社互动的公共平台,项目制管理由此成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
全流程项目管理:从过程监管到成效评价
相对来说,社会工作界早期比较偏重于项目的过程实施。随着社会工作服务的深入发展,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政府系统对于行政效能以及财政绩效等评价要素的注重,作为购买方的政府越来越关注项目最终的服务成效。
美国的詹姆斯·C.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一书中总结了不同国家项目失败的四个主要原因,翻译成我们社会工作的叙述话语就是:第一,社会工作管理制度的简单化;第二,对于技术的过度迷恋;第三,社工的专业霸权;第四,案主系统的剥权。
总而言之,成功的好项目会充分考虑社会工作自身的复杂性,会仔细审视人本主义的重要性,会努力追求社会工作的平等性,会竭力关注案主的主体性。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妇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静安区春晖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